如果你還沒有讀過前一篇文章關於本曲的材料介紹,建議先閱讀一下。
雖然有幾個地方不能說有明顯的段落感,但筆者嘗試稍微加上一些句讀,方便利用布局的角度來接觸這首曲子,整首曲子如前篇文章所述,可以分為序奏加上五個段落,作曲家特別強調了舞曲的元素,有一種末日之舞、死亡之舞的氛圍,樂曲架構大概如下:
序奏-第一段(主題A)-第二段(圓舞曲)-第三段(主題B)-第四段(發展部)-第五段(主題A)
以下開始對各段做簡述,並與上一篇文一樣,會搭配樂譜影片連結的時間介紹,《骷髏之舞》的附譜影片連結請參考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OHQrH4NIZw4
序奏
開場即交代了兩個貫穿全曲的動機,分別有著高亢與低沉的特性,並逐漸從喧鬧的樣子進入較小聲的段落。其中法國號需要利用樂器用喉嚨發出嚎叫聲,搭配上管鐘的鐘響(影片1:07處),頗有一種夜半鐘聲的形象。這個嚎叫+鐘聲的效果,後面還會出現。
第一段(吉格舞曲)
第一段跟第二段都各有一段主體的舞蹈音樂,而在舞蹈音樂開始之前,則都有一段引子:
首先是重現了有如開頭那樣喧囂的A、B動機交代(影片1:52處),再進入了一段標示著如舞蹈般的(tänzerisch)的小小樂段(影片2:35處),這個如同舞蹈前奏曲的數個小節,也同時可以聽到低沉吼叫的動機B,與下行的動機C,隨後就進入了第一段的主要部分:蘇格蘭吉格舞曲(Gigue-Ecossaise,3:05),同時也是筆者以主題A代稱的一段,在這個比較具有傳統形象的段落演奏時,短笛則漂浮在舞曲旋律上,演奏詭譎的下行半音階,這個寫法幾乎總是伴隨著主題A;其他有關描述就請看上一篇文章,不再贅述。這個較具傳統印象的舞曲,逐漸解構而變得越來越刺耳。隨後序奏的內容(動機A與動機B)逐漸回來,中間也穿插了前述的嚎叫+鐘聲。
第二段(圓舞曲)
這裡的段落分界並不明顯,不過依照筆者目前大概的劃分,可以從影片的5:10左右開始,同樣有一段由A、B動機帶出的引子,但這一次在動機之間則會穿插著突然的一段較為抒情的短小旋律:
後面接了與第一段幾乎完全相同,標示著如舞蹈般的(tänzerisch)的小小樂段後,就進入了第二段的主要部分:圓舞曲。這裡有一個引用他人作品聲響的部分,特別引人注目,首先請先聽一下馬勒第二號交響曲中,原本來自藝術歌曲〈帕多瓦的聖安東尼對魚講道〉的第三樂章開頭,同樣是從低音C音開始,具有反諷、詭譎感的圓舞曲(下面影片32:45處):
如上圖所示,馬勒使用了束棒這項樂器敲打大鼓邊,在圓舞曲的後兩拍發出了刺耳的「嚓嚓」聲;而在魏德曼的《骷髏之舞》的這段圓舞曲,也可以發現相似的聲響(附譜影片5:44處),如下圖所示的樂譜:
這一段音樂,當然絕非傳統意義上的圓舞曲,而是擷取了一些圓舞曲的DNA之後,加以重新組合而成的音樂,其間低沉吼叫的動機B也會持續現身。在圓舞曲音樂結束後,動機C得到了大幅的發展(附譜影片6:23處),從音樂中可以聽到這個下行的動機不斷在各個樂器之間穿梭。
第三段
第三段音樂從影片的7:26附近開始,低沉上下滾動的動機B在這裡反覆地出現,並且由銅管樂器帶出了主題B(7:33處,由低音銅管呈現),隨後在許多地方也都會反覆出現這個主題,特別明顯的幾次出現在影片的 7:48、8:51、9:11、9:29等地方。需要特別提及的有兩件事:其一,主題B的特點是「向下的兩次分解和弦」,這個其實在第一段音樂是用加快版的方式出現過的,是類似伏筆般的存在(可以比較3:50處);其二,在這個寫作篇幅約占全曲近1/5的段落(實際上演奏起來,因為速度較快,則不到1/8的時間),比較尖銳、大跳式節奏的動機A,是暫時退場的。
第四段
第四段音樂與前一段在聽感上,同樣沒有明顯的分野,筆者這裡進行分段只是基於使用素材的變化而劃分。第四段音樂起於影片9:40處,在開頭可以聽到前一篇文章所說的「次要動機」-四度連續往上跳,由小提琴、小號、法國號等樂器演奏,不過因為這個次要動機出現的次數遠低於ABC三樣動機,因此在前文並沒有特別敘述。
在第四段音樂也可以聽到回歸的動機A(影片9:48處是這個動機最高潮的一次呈現),另外後續也會聽到使用馬林巴琴的演奏(10:05),而這樣樂器如同前文所述,是少數可以與聖桑的《骷髏之舞》連結的聲音。在介紹第二段時,曾提及的短小抒情旋律,在第四段也重新回歸(影片10:36處)。應該這麼說,前面出現過的諸多素材,在這個沒有明顯主體、主要段落的第四段,前面所有的素材,包括所有的主要動機與次要動機,以及圓舞曲,都在以蒙太奇式的方式輪番回歸又消逝,唯獨沒有出現的就是蘇格蘭吉格舞曲的主題A,這要留待第五段才會出現。
第五段(吉格舞曲)
第五段音樂具有很強的段落感,不過比起前面幾次出現舞蹈音樂時,都有前置的引子,在這裡是直接從第四段音樂收束的音型中,由鋼片琴演奏出主題A,進入第五段音樂(影片13:20處),也可以注意的是在前一篇文以及第一段的介紹中提過的,這個主題會搭配半音階下行的伴奏呈現(13:31,鋼片琴的左手)。同樣是使用吉格舞曲,但與第一段不同的是,第五段音樂後續對音樂做的「扭曲」與「解構」,是更劇烈的,且這段舞曲主題也持續了更久的時間,一直到樂曲最後一刻都仍在樂器之間穿插,只不過會變得越來越奇形怪狀(例如15:30處,不規則節奏化的主題A)。在這一段音樂,除了後半段又出現了一點動機B的上下滾動外,前述的所有素材幾乎都消失了,只剩下主題A 獨自以各種型態變化。
在這首曲子的最後一小段,嚎叫再次出現,不過這一回沒有搭配鐘聲了,鋼片琴持續演奏著吉格舞曲(影片16:06處),但搭配了複雜的和聲,而此時,那個半音階下行的伴奏,竟然在管樂器上面改以「半音階上行」呈現(可以看最上面幾行樂譜)。音樂變得越來越緩慢,到最後幾小節幾乎是兩倍慢了。最後樂譜上標明了要「暫停大約三秒」,全團激烈地演奏出兩顆音,結束全曲。